刘强东开始及时止损,他下了一步“意外”的棋

北京时间4月24日,据陆媒新浪科技消息,中国企查查数据显示,4月23日,湖北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更,新增“计算机配件生产、咨询服务;票务代理;包装物(不含危化品)销售”业务。

据悉,湖北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100%控股,实际控制人以及最终受益人均为中国电商企业京东创始人刘强东,持股比例为45%,另两位最终受益人为张雱、李娅云,持股比例分别为25%、30%。

刘强东再次陷入性侵风波(图源:VCG)

湖北京邦达隶属于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,后者是京东物流的运营主体。

此前,取消底薪并调低公积金比例,让京东物流成为今年物流行业最重磅的头条新闻,也让一直把配送员以“兄弟”相称的刘强东陷入尴尬局面。

4月15日,有关刘强东的一封内部信曝光,信中披露,京东物流2018年亏损23亿,京东物流融资的钱,按照现在的状况只能支撑两年。最终决议取消18万快递员底薪,下调公积金系数。

在写给“兄弟们”的信里,刘强东说,京东取消底薪的同时提高揽件提成,不是为了降低员工的工资,而是为了让所有配送员努力提高揽件数量,增加公司收入。他称,“公司所做的这一切,只想让京东物流可以生存下去。”

那么,京东盈利状态如今到底如何呢?

2017年12月,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京东物流已实现盈利,收入规模约合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(1元人民币约合0.15美元),来自京东商城外的收入增长率达到三位数。不过,京东物流方面向记者澄清,王振辉当时所说的盈利是指京东物流外单部分实现盈利,并非整体盈利。

据“中研网”消息指出,京东一直有意“剥离”物流业务,并让其独立上市,究其原因,这与物流业务的亏损有关——如果不是京东物流以及其他创新业务的拖累,京东整体盈利情况尚可。在财报中,京东将营收分为零售业务、“新业务”及其他业务,2018年零售业务运营收入为70.49亿元人民币,而包含物流、技术和海外业务的“新业务”则亏损51.37亿元人民币,同比扩大148%。

根据财报数据显示,京东2016年至2018年期间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85.6亿元人民币、258.65亿元人民币和320.1亿元人民币,同比分别增长39.4%和23.8%,略低于营收增速。京东的履约成本占净收入比例近年一直维持在7%左右。

据“中研网”分析称,除了人力成本,京东物流对仓库的投入巨大,这些成本的摊销需要时间完成。财报披露,2016年至2018年期间,京东在购置土地使用权、建造仓库和购买仓储设备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分别为48亿元人民币、79亿元人民币和142亿元人民币,累积投资高达142亿元人民币。

此外,京东一直在鼓吹无人仓、无人车、无人机等无人技术。王振辉也给出一组数据:2018年,投用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仓群,不同规模的无人仓数量超过50个;无人机在8个省实现常态化运营;配送机器人在20多个城市运营。

居高不下的履约费用,无人技术的投入以及仓库扩建所消耗的巨额支出,让京东物流入不敷出。

另外,现在随着刘强东性侵案视频的曝光,以及涉事女方越来越多的信息公开,刘强东和京东似乎都陷入舆论中心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